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教育>>頭條

重慶理工大學:“人才二十條”筑巢引鳳 全力打造全市重要人才高地和創(chuàng)新高地

2022年11月18日16:14 |
小字號

高校作為人才的匯聚地與培養(yǎng)地,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要力量。重慶理工大學爭當表率、爭做示范,學校黨委始終把人才工作擺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首要位置,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校戰(zhàn)略,緊密結合高等教育發(fā)展形勢、社會經濟發(fā)展需求和學校發(fā)展需要,持續(xù)打造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并取得豐碩成果。

在“十四五”開局起步之際,重慶理工大學黨委進一步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于今年初召開黨委人才工作大會,提出了加快建設全市重要人才高地和創(chuàng)新高地的目標,實施三大人才工程,出臺《重慶理工大學關于促進人才發(fā)展的若干舉措》(簡稱“人才二十條”)及其配套措施。與此同時,學校印發(fā)《重慶理工大學“十四五”師資隊伍建設規(guī)劃》《重慶理工大學“十四五”學科專業(yè)建設規(guī)劃》等文件,明確新時代新征程學校人才觀念、人才政策、人才環(huán)境等重要內容,打出人才工作“組合拳”。

重慶理工大學。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重慶理工大學。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重慶理工大學黨委召開人才工作大會(資料圖)。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重慶理工大學黨委召開人才工作大會(資料圖)。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堅持黨管人才

構建人才工作新格局

“堅持黨管人才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人才強校戰(zhàn)略,實現學校高質量發(fā)展的根本保證。”重慶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康騫在今年年初人才工作會議上提出,學校黨委要按照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的要求,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戰(zhàn)略、新舉措,加強對人才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zhàn)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

去年,學校黨委在《關于“十四五”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和建校百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到建校100周年即2040年,把重慶理工大學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按髮W之大,非有大樓之謂也,乃有大師之謂也。”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需要更多“大師”成就、更多高層次的人才作為支撐。

對此,康騫表示,要強化“科學人才觀”,樹立人才隊伍建設正確導向;要強化“全員人才觀”,匯聚人才工作磅礴力量;要強化“全過程人才觀”,完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其中,對于強化“全員人才觀”,在“人才二十條”的第四條中,學校精準施策,設立專項獎勵,用以表彰在學校人才引育工作中作出重要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激勵教學科研隊伍、干部職員隊伍、輔導員隊伍等共同形成學校事業(yè)發(fā)展合力。

重慶理工大學2022年“五四”青年節(jié)青年人才代表座談會(資料圖)。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重慶理工大學2022年“五四”青年節(jié)青年人才代表座談會(資料圖)。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在學校黨委的統一部署下,重慶理工大學的黨管人才體制機制日益健全完善,已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各學院與職能部門縱橫貫通、全面覆蓋的工作格局,把黨的領導貫穿人才培養(yǎng)、引進、使用、管理全過程。

“強磁場”拋“橄欖枝”

引才聚才筑夢重理工

以學科建設為引領,重慶理工大學不斷完善人才引進機制,營造引進人才、重用人才、成就人才的濃厚氛圍。

實施學科對接產業(yè)計劃,圍繞國家戰(zhàn)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建立以需求為導向,以目標為牽引,以信任為基礎的高層次人才引進待遇制度,淡化人才以往的論文、獎勵、職稱、稱號等,不拘一格廣納四海英才。配套打出特殊學科特殊政策、“一事一議”“一人一策”等吸引人才的組合拳,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體系。

依托重慶市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q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首席專家工作站和海智工作站,重慶理工大學為一批高層次拔尖人才量身打造事業(yè)發(fā)展平臺。學校關注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主力軍,瞄準汽車、裝備、智能制造等重點產業(yè)前沿人才,聚焦“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團隊,近年來已先后吸引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郭孔輝、胡正寰、張玉利、劉星等一批學科領軍人才加盟,還從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知名高校引進高水平青年博士300多名。

重慶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康騫為院長劉星頒發(fā)聘書(資料圖)。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重慶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康騫為院長劉星頒發(fā)聘書(資料圖)。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202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加盟重慶理工大學(資料圖)。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202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加盟重慶理工大學(資料圖)。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此外,重慶理工大學還以軍民融合、產教融合為契機,選派教師到地方政府、企業(yè),引導教師開闊專業(yè)視野、增強社會服務能力;選派青年博士赴大型企業(yè)、科研機構等單位開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實踐實務能力;扎實推進校企共建共享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共享共育人才資源,共享共用資源設備,校企合力打造創(chuàng)新型人才隊伍,全力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

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大力扶持青年人才

在引進“高精尖”人才的同時,重慶理工大學始終把青年教師作為人才隊伍建設的根本,高度重視青年教師的成長和發(fā)展,不遺余力支持青年教師“挑大梁”“當主角”。

實施青藍結對傳幫帶計劃,安排青年教師加入高水平教學科研團隊,確保青年人才“人人有團隊”,為青年教師配備“教學”和“科研”雙導師,幫助其凝練研究方向,練好基本功,抱團取暖。同時還支持青年人才自主組建團隊,鼓勵組建跨學科、跨單位的學科交叉團隊以及產教融合團隊,對實施效果優(yōu)秀的團隊,給予獎勵。其中,劉小康教授團隊潛心研究20年形成的原創(chuàng)“納米時柵”技術成果解決了高端制造裝備的高精度位置檢測難題,實現了我國精密位移測量技術及器件自主可控,成果入選了國家“十三五”科技創(chuàng)新成就展和“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目前已在高端數控機床、芯片制造、計量檢測等50多家重要單位得到批量應用,居世界領先水平。

開通青年教師立項綠色通道,在學校組織的各類教學、科研、學科建設項目及人才支持計劃項目中,拿出不低于40%的比例,定向支持青年人才。在對外推薦教學、科研類項目及人才計劃項目時,同等條件下,優(yōu)先推薦青年人才。支持青年教師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支持青年教師到地方政府、企業(yè)頂崗鍛煉,給予專項補貼,引導青年人才走進工廠、走進產業(yè)園、走進企業(yè),開拓其專業(yè)視野、增強社會服務能力。

重慶理工大學第四屆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競賽預賽(資料圖)。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重慶理工大學第四屆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競賽預賽(資料圖)。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受益于重慶理工大學對青年人才的大力支持,一大批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為國家和重慶市等重點支持的人才對象。該校青年教師楊朝龍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先后通過進團隊、帶團隊,開辟新的學科方向,進校不到五年就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發(fā)表了高水平論文一篇。該論文被《Science Advances》選作亮點論文在官網滾動報道,這是重慶市高??蒲谐晒状蔚巧稀禨cience》子刊雜志首頁并作滾動報道。相關研究成果陸續(x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Materials》等高水平刊物上發(fā)表研究論文30余篇,現已成長為教授、博導,重慶英才·青年拔尖人才。

架設“人才成長橋”

實施“金字塔式”培優(yōu)資助計劃

重視人才的成長和發(fā)展,重慶理工大學通過實施“金字塔式”培優(yōu)資助計劃,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發(fā)展體系,造就了一批批教學科研梯隊人才。

立足人才成長規(guī)律,重慶理工大學針對不同發(fā)展階段、不同崗位類別的人才,建立了國家級、市級、校級、院級四位一體的培訓體系。采取“集中與分散”“理論與實踐”“線上與線下”“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實施助教培訓工程、教師教學技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師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工程、海外進修培訓工程等。每年選派不低于20%的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以五年為一個周期,實現全體教師在一個周期之內實現100%的輪訓,確保每一位教師都能通過某種方式實現知識更新,緊跟學術前沿,不斷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和能力。設立專項經費,鼓勵教師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鼓勵教師到國際學術組織、國家教學指導委員會、國內學會、協會、研究會等擔任學術職務。

優(yōu)化整合人才培育計劃,健全人才培養(yǎng)支持體系,在教學、科研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或具有較大培養(yǎng)潛力的人才中,擇優(yōu)遴選,并培養(yǎng)造就一批批教學科研梯隊人才。對入選人才,設立“專家工作室”,采取一人一策、目標導向、結果考核的方式,通過重點幫扶,精準培育,幫助各類人才盡快入選國家和重慶市重點人才項目。

2020年,重慶理工大學實現人文社科類國家級人才和“青”字號國家級人才零的突破;2021年,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劉小康成為該校首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是重慶地區(qū)除重慶大學外,當年唯一擁有杰青項目的高校。據統計,重慶理工大學已擁有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重慶市兩江學者、重慶英才、巴渝學者特聘教授等省部級以上優(yōu)秀人才300余人次。

完善考核機制

優(yōu)化服務環(huán)境

為構建良好的人才生態(tài),重慶理工大學不斷探索、完善激勵政策,主動適應人才對考核評價和服務需求結構的轉變,持續(xù)深化考核評價改革,持續(xù)升級人才服務舉措,做到讓人才“生活更舒心、工作更順心、發(fā)展更安心”。

遵循人才成長規(guī)律,尊重人才個性發(fā)展,實行人才多元考核。對新進博士、57歲以上老教師等不同發(fā)展階段、不同崗位類別的教師,建立各有側重、與崗位職責匹配的考核評價體系;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人才考核評價機制,對取得重要業(yè)績、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實行免考核。同時還探索建立了教職工的“全口徑”業(yè)績登記制度及團隊考核制度等。

協同提升人才管理服務效能。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建立完善學校、職能部門、二級學院上下協同、互相聯動、共同發(fā)力、協同推進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建立校領導、處級領導干部直接聯系服務人才的工作制度,當好人才的“后勤部長”,及時協調解決人才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人才更好更快發(fā)展。在學院設置科研財務助理崗,協助教師管理經費,處理科研財務中的事務性工作,將教師從繁瑣的財務事務中解放出來,全心全意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產出更多的成果。

重慶理工大學花溪校區(qū)。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重慶理工大學花溪校區(qū)。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實施三大工程

持續(xù)深化新時代人才隊伍建設改革

2022年是重慶理工大學“十四五”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實施和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建設的關鍵之年,重慶理工大學將如何持續(xù)高質量做好新時期人才工作?

對此,重慶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康騫表示,接下來學校將實施高水平師資引育工程,著力優(yōu)化人才結構素質。

大力實施“頭雁”工程,集聚胸懷國之大者的科學家。聚焦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建設、學校重點發(fā)展領域,加強人才引進的前瞻性布局,健全人才培養(yǎng)支持體系,引進和培養(yǎng)一批活躍在國內外學術前沿的一流科學家、學科領軍人物和高水平創(chuàng)新團隊,著力打造“士繼英才”人才隊伍,造就堪當領銜重任的、彰顯“重理工”實力的科學家,創(chuàng)造更多具有“重理工”辨識度的科技成果。

大力實施“夯基”工程,引育矢志創(chuàng)新的后繼者。學校將做大師資和人才蓄水池,保證有大志向、有高潛質,德才兼?zhèn)涞那嗄耆瞬庞形枧_、有平臺。扎實推進青年人才“三進培養(yǎng)模式”,確保40歲以下青年教師全覆蓋進入教學科研團隊;制訂青年博士成長路線,建立青年博士成長檔案。

大力實施“鑄魂”工程,培養(yǎng)學高身正的大先生。要把做好人才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學校黨建工作和人才工作的重要內容,引導廣大教師練好立德樹人內功,全面提升學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全覆蓋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推動“經師”向“人師”轉變,教書與育人相結合,著力培養(yǎng)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堅持師德師風第一評價標準和教書育人第一學術職責,引導廣大教師深耕教學,樹立“課比天大”的理念,把講臺當舞臺,努力成為“大先生”和“大國良師”。

“功由才成,業(yè)由才廣”。面向未來,重慶理工大學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實施“人才強校”戰(zhàn)略,探索高校引才用才新路徑,持續(xù)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建成一支符合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建設階段性要求,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yè)化創(chuàng)新型教師隊伍。(晏紅霞)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