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
人民網(wǎng)>>重慶頻道>>教育>>教育資訊

學校治理變革 活力領創(chuàng)未來

中國教育學會第三十五次學術年會分論壇舉行

2023年11月27日18:10 |
小字號

11月25—26日,由中國教育學會、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重慶市九龍坡區(qū)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暨中國教育學會第三十五次學術年會”開啟。11月26日,由重慶市教育學會主辦、重慶市巴蜀小學校承辦的“學校治理變革 活力領創(chuàng)未來”分論壇舉行。

論壇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邀請教育行業(yè)的專家、學者、校長等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展開交流研討,尋找解決當下教育難點、痛點,以學校治理變革領導力來強化基礎教育的育人陣地,促進教育高質(zhì)量發(fā)展。分論壇由教育部中小學名校長領航工程導師沙培寧主持。

沙培寧主持分論壇。巴蜀小學供圖

沙培寧主持分論壇。巴蜀小學供圖

重慶市教育學會會長鐘燕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在中國教育學會的大力支持下,重慶教育不斷創(chuàng)新實踐,涌現(xiàn)出以巴蜀小學“學科+”教學成果為代表的一批優(yōu)秀教學成果,在全國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她期待教育人要把握新時期、新特征、新目標,負重自強、開拓進取,更好來推進育人方式的轉變,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轉變學習方式、評價方式,讓孩子真正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鐘燕致辭。巴蜀小學供圖

鐘燕致辭。巴蜀小學供圖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東嬌作題為《當代學校管理的美學觀察》的報告。她表示,當代學校管理的美學角度日益彰顯,審美已成為與科學、民主、規(guī)范、高效等量齊觀的學校管理取向。她點贊巴蜀小學的學校治理自帶美意,稱贊巴蜀深厚的文化根基就是一座歷史博物館。

張東嬌作報告。巴蜀小學供圖

張東嬌作報告。巴蜀小學供圖

重慶市巴蜀小學校黨委書記馬宏,副校長吳倩、郭婭娟以《學校治理變革·活力領創(chuàng)未來》為題,分享了巴蜀在“后成果獎”時期,立足“人”的活力激發(fā),發(fā)現(xiàn)真問題,開展真研究,收獲真成長,以人為核心的“課改再深化行動”全歷程。馬宏表示,回應強國建設要求,巴蜀根植于“活力領創(chuàng)未來”,通過“學校治理變革”,持續(xù)深化“學科+”特等獎教學成果中的“管理護航”,帶動老師們在一致目標下,專注地去找尋個性化教育的實現(xiàn)路徑,從而以教育的專業(yè)性真正服務于孩子的一生成長,翻開了教育是“做的哲學”新篇章。

馬宏作報告。巴蜀小學供圖

馬宏作報告。巴蜀小學供圖

馬宏、吳倩、郭婭娟作分享。巴蜀小學供圖

馬宏、吳倩、郭婭娟作分享。巴蜀小學供圖

如何在“雙新”“雙減”下讓核心素養(yǎng)有效落地,以團隊方式提升教師課程資源意識和教研變革領導力?如何讓每位教師都能擁有自己獨特的教學工具庫,保障教學的常態(tài)優(yōu)質(zhì)可持續(xù)?重慶市巴蜀小學校校長潘南、副校長李永強帶領團隊開啟實踐體驗工作坊,與來賓一起在“做”中相互啟發(fā),共創(chuàng)共享。

潘南、李永強作分享。巴蜀小學供圖

潘南、李永強作分享。巴蜀小學供圖

潘南、李永強在分享中表示,教研工具的演進代表了教研活動從補償性教研到合作共創(chuàng)型教研的轉變,需要備、教、學、評四位一體的教研制度資源支撐,以及依靠團隊開發(fā)的資源系統(tǒng)的支撐,才能保證教學質(zhì)量。巴蜀教研活動的核心是教師與人的發(fā)展,應激發(fā)學校中“人”的活力,引領教師走向生命的成長,讓學校有生生不息的力量。

在專家引領環(huán)節(jié),重慶市江北區(qū)教師進修學院黨委書記李大圣揭示了巴蜀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核心力量,點贊巴蜀小學“做至美”的教育追求,以自上而下頂層設計引領實踐探索,自下而上實踐創(chuàng)新豐厚教育思想,確保了學校辦學方向和學校成員行動的高度一致性。

李大圣作專家引領。巴蜀小學供圖

李大圣作專家引領。巴蜀小學供圖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李政濤從3個“三”,來總結了巴蜀小學的行動密碼。第一個“三”即“三敏”:對新方向新資源的“敏感”;在教育是“做”的哲學中形成了巴蜀小學獨有的見識與“敏銳”;看明白了想清楚了趕緊做、趕緊行動的“敏捷”。第二個方面為“三格”,即“格律”“格局”“格調(diào)”,“三格”對應人類文明、人類教育永恒不變的三大追求,求真,求善與求美。最后是“三見”,即“見己”“見人”“見天下”,在讀懂自己的過程中,為教師創(chuàng)造豐富的發(fā)展平臺,做人類文明的傳遞者。

李政濤作專家引領。巴蜀小學供圖

李政濤作專家引領。巴蜀小學供圖

李政濤強調(diào),巴蜀小學為學校治理變革創(chuàng)造貢獻了治理體系,為育人方式改革創(chuàng)造貢獻了育人體系,為激發(fā)辦學活力創(chuàng)造貢獻了典范樣本,它不僅帶動學校的老師們、學生們、家長們成長,也在全國范圍內(nèi)帶動更多的老師、校長、學生在創(chuàng)造的育人道路上持續(xù)共生共長。(袁杰)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临澧县| 邹平县| 溆浦县| 新竹市| 边坝县| 龙井市| 海淀区| 株洲县| 托里县| 和林格尔县| 平武县| 兰州市| 青川县| 松阳县| 宽甸| 大城县| 萝北县| 府谷县| 耿马| 理塘县| 应用必备| 宜阳县| 阳春市| 汝州市| 双辽市| 布尔津县| 武胜县| 商水县| 库伦旗| 宣恩县| 安西县| 隆昌县| 板桥市| 华亭县| 仁布县| 波密县| 大余县| 株洲县| 香格里拉县| 通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