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太平門遺址里藏著800多年前的種子

今天,考古專家讓它“開口”講述南宋重慶城的故事

2021年05月17日07:08  來源:重慶晨報網
 

黍的種子

小麥種子

毛果珍珠茅種子

野豌豆種子

山莓種子

接骨草種子

粟的種子

  這是一堆在南宋太平門城墻底部排水溝淤土和城墻夯土中度過了800余年時光的種子,雖然因為絕大部分炭化而無法再發(fā)出嫩綠的枝丫,但在考古專家們的手中,它們卻成了寶貴的歷史遺存,800年后的今天,為人們訴說它“年青時光”里的重慶城。

  5月16日,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在微信公眾號發(fā)布了《重慶渝中區(qū)太平門遺址浮選結果初步分析》。在這份報告中,專家們發(fā)現,南宋時期的重慶城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粟、黍和小麥。

  “種子”帶來了故事,也帶來了謎團。專家們在一份南宋城墻夯土層的土樣中,發(fā)現了大量的稻谷遺存,在以往的城墻考古中這是很少見的。究竟是偶然,還是古人有意為之?

  “這次太平門遺址采樣范圍和數量都有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重慶城當時的植物遺存情況,深入的研究和探討需要進一步開展植物考古工作!笔形幕z產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說。

  太平門遺址

  出土1853粒植物種子

  考古不是挖挖墓、清清隨葬品嗎,怎么還研究起了種子?其實這就是現代考古的重要手段之一——植物考古。

  專家表示,太平門遺址是重慶城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太平門遺址土樣的采集和浮選工作,對研究南宋時期重慶城植物遺存埋藏情況、農業(yè)結構等相關問題將提供重要的信息。

  “也就是說,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工作,讓土樣里的‘種子’開口說史。”

  此次太平門遺址浮選出來的可鑒定的植物種子共有1853粒,平均每升土樣中出土約74粒,數量豐富。

  太平門遺址浮選出土的植物遺存多為炭化的植物種子,炭化植物種子的化學性質相對穩(wěn)定,他們在土壤中得以保存至今。另外,由于一份樣品處于飽水的特殊環(huán)境之中,使得少量未炭化的植物種子能夠保存下來。

  在遺址出圖的植物種子中,經鑒定,農作物遺存種子共有1765粒,包括稻谷、粟、黍、小麥4種;非農作物植物種子86粒,包括野豌豆、野油菜、野燕麥、接骨草、紫蘇、藜、山莓、飄拂草、構樹、蛇莓、毛果珍珠茅、莎草科、豆科等。

  南宋時重慶城居民

  以種植稻谷為主

  以往的文獻考證中認為,在北宋王安石變法后,重慶地區(qū)重視新修水利、水田農業(yè)得到了大力發(fā)展,但仍以旱地農業(yè)為主,以種植粟為主,小麥、燕麥也得到普遍種植。

  也有文獻研究專家認為,重慶地區(qū)宋代以種植旱地作物粟為主,稻谷種植有限,“惟涪、梁、重慶郡稍有稻田!

  但太平門遺址出土的種子真的這樣說嗎?

  從此次太平門遺址浮選出土的農作物絕對數量來看,稻谷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占農作物總數的98.64%,粟、黍和小麥的數量很少。

  同時,從出土概率來看,稻谷的出土概率更是高達100%。

  統計表明,南宋時期重慶城居民是以種植稻谷為主,兼種粟、黍和小麥3種旱地農作物的農業(yè)形態(tài)。

  此外,專家表示,太平門遺址所在區(qū)域在南宋彭大雅筑城之前仍為重慶城的范圍,因此古人一般不會在城區(qū)內開展農業(yè)生產活動,這些農作物遺存應該是古人從遺址外帶入的糧食,在儲存、加工等過程中遺落到遺址中,后來通過流水作用最終沉積于溝內。

  城墻夯層中發(fā)現

  大量稻米帶來新謎團

  一般來說,植物考古選取的采樣背景及遺跡包含物的時代要明確,因此,專家們在采樣過程中,一般不會選擇城墻夯層進行采樣。

  太平門遺址為一處城門遺址,城門的使用年代從南宋延續(xù)到明清時期,由于南宋時期遺跡單位極少,因此,專家們此次也選取了兩份南宋時期的城墻夯層進行采樣。

  但讓專家們沒有料到的是,這個“無奈”之舉,卻帶來了新的謎團。

  在這兩份城墻夯層的采樣中,專家們均發(fā)現了炭化植物的遺存,其中一份城墻夯層中出土的植物種子數量極為豐富。主要是炭化稻米,共計1875粒,其中完整稻米830粒、破碎稻米845粒。

  在以往的考古工作中,在城墻夯層中出土如此豐富的炭化谷物是不常見的,為什么太平門城墻夯層里會有如此大數量的稻谷出現呢?這究竟是偶然還是古人有意為之?如果是有意為之,這樣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專家們表示,這些謎團的答案,只有留待進一步的考古研究。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李晟

(責編:陳易、張祎)

本網專稿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qū)中塘鎮(zhèn)雙石村的“掛壁公路”上。楊敏攝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qū)中塘鎮(zhèn)雙石村的“掛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掛壁公路”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qū)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掛壁路”“盤山路”!【詳細】

原創(chuàng)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zhèn)畢橋村高標準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zhèn)畢橋村高標準農田水稻基地用農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原創(chuàng)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qū)上線  人民網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qū)市聯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qū)正式上線,將為企業(yè)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qū)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

原創(chuàng)